西瓜影院Pashenma.COM专稿 “我们内蒙古是那样五彩斑斓,那样丰富多彩,无论是冰天雪地、白雪皑皑的冬天,还是漫山遍野、开满花朵的夏天,仿佛童话般的世界,都是令人向往的。”聊起内蒙古的美丽风光,内蒙古自治区电影局局长乌恩奇如数家珍,满眼自豪。
诚然,坐拥一望无际的草原、黄沙飞舞的沙漠、蜿蜒曲折的山川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,内蒙古不仅是众人眼中梦寐以求的旅游胜地,同时也是很多电影剧组外景拍摄的天然场地。
电影《寻龙诀》和《狼图腾》等作品,都曾在这个景色秀丽的地方取景拍摄。早前,由尔冬升监制并导演的电影《父辈》(暂定名)也开始在内蒙古紧锣密鼓地筹备。
独特的地理环境让这片土地与电影之间的联系颇为紧密。做客《中国电影报道》特别策划“启航新征程——电影高端访谈录”,乌恩奇分享道,电影是能够凝聚人心的特殊艺术形式,内蒙古观众对电影十分喜爱,政府也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电影产业的发展。他表示,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,内蒙古也向广大电影从业者们发出诚挚邀请,“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内蒙古,取景地多选内蒙古!”
内蒙古电影的明天希望很大
期待电影从业者多关注内蒙古
在大家的传统印象里,内蒙古自治区往往会被打上“边远地区”“文艺事业不发达”等标签。
实际上,内蒙古电影的历史由来已久,新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,正是于1950年公映的《内蒙人民的胜利》。后来,随着《草原晨曲》《珠拉的故事》《片警宝音》等一批优秀作品的诞生,它的发展更呈现出一派积极昂扬的前进姿态。
乌恩奇指出,近年基础设施的完善,大大拉近了内蒙古和电影市场之间的距离,相当于给内蒙古的电影事业发展增添了一对翅膀。他举了呼和浩特与北京的例子,两地距离400多公里,高铁开通之后,来往时间只需要2个小时多一点。
此外,回首今年春节档,地广人稀的内蒙古自治区,电影票房却突破了一个亿,足以证明其本土电影市场的火爆盛况。
“内蒙古电影的明天,希望很大,但我们在经济和人才上也确实存在着劣势,所以我们现在不求拥有,只求把电影工作做好。”乌恩奇坦言,推动内蒙古电影的进步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,所以,他也期待更多电影人能够来到内蒙古取景,来参与内蒙古的项目或者支持内蒙古电影的发展。
这一方面,与内蒙古渊源不浅的《寻龙诀》和《狼图腾》,已经树立起一个不错的范例。
《寻龙诀》里,呼伦贝尔大草原与莫尔格勒河独具一格的魅力被展现得淋漓尽致,迂回弯曲的山川仿似巨龙一般盘卧在偌大的草原上,美不胜收的草原风光成了电影中的点睛之笔;
而《狼图腾》里,牧民与狼为了生存而彼此搏杀的故事,也在让·雅克·阿诺这位擅长拍摄动物题材的导演镜头中得以完美呈现,给影迷留下深刻的记忆。
接下来,尔冬升导演和于冬的博纳集团也将与内蒙古电影集团合作,准备在内蒙古拍一部反映三千孤儿进草原的作品。据悉,2021年春节期间,尔冬升及其团队就顶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,辗转在呼和浩特、锡林郭勒盟、乌拉盖草原及周边地区勘景,目前影片已经进入待拍阶段,即将在4月开机。
乌恩奇表示,和发达地区相比,内蒙古跟横店和东方影都存在一定的差距,但针对前来拍摄的剧组,他们当地也有一些具体的规定,力求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,让大家来到内蒙古,就有回到家一样的感觉,从而争取吸引更多影视剧组的进驻。
与此同时,为了得到更多电影从业者的关注,内蒙古在吸引电影人才方面同样颇费心思,目前主要采取两种思路:一方面,是通过北京电影学院、上海戏剧学院等专业院校培养内蒙古的学生;另一方面,则通过绿色通道引进人才,吸引他们加入内蒙古电影人的行业,为内蒙古电影事业的发展共同努力。
积极推广电影文化,打造良好营商环境
内蒙古自治区努力为文化强国目标做贡献
内蒙古自治区向来积极推广文化的传播。早于1957年,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便诞生了乌兰牧骑。乌兰牧骑,蒙语原意为“红色的嫩芽”,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,活跃于农村牧区间。
无论是定居点还是放牧点,只要有一个牧民,他们就演出。因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,乌兰牧骑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“玛奈(我们的)乌兰牧骑”,乌兰牧骑队员则被唤作“玛奈呼和德(我们的孩子)”。
历经数十年的发展,乌兰牧骑的队伍得以壮大,装备也更加完善,但为农牧民服务的宗旨却一直没有改变。2017年的时候,乌兰牧骑队员更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鼓励。
在乌恩奇看来,乌兰牧骑的精神核心其实就是心贴心、面对面、实打实的服务。而正是继承了乌兰牧骑的精神,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更创新提出“公益电影7+”品牌,旨在通过“公益电影+乌兰牧骑”、“公益电影+普法宣传”、“公益电影+电视荧屏”、“公益电影+文化固边”、“公益电影+机关党课”、“公益电影+学生课堂”以及“公益电影+城市影院”七种形式进一步加强了电影文化的普及与传播。
乌恩奇谈到,目前城市影院的建设非常顺利,银幕数量正在增长。从去年的国庆档以及今年的春节档来看,内蒙古自治区的整体观众人数,真实增长其实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,这是很不容易的。他把这样的现象归结为疫情之后的特殊状况,但同时也计划建立一个长效的机制,助力内蒙古电影稳步向前,向上发展。
至于在农牧地区普及电影文化,他也感觉困难不大,一切都在顺利进行。目前,在农牧地区的推广过程中,内蒙古目前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,“一是顶天立地,做出自己的精品;二是铺天盖地,通过加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,让每一个农牧民都能够看到他所喜爱的电影。”
据了解,诸如《我和我的祖国》和《我和我的家乡》等作品上映时,内蒙古自治区都能同步上映,甚至是用当地的通用语言蒙古语或者其他的少数民族语言同步上映。
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。为此,内蒙古自治区同样树立了自己的目标,“我们的目标就是内蒙古的电影事业能够为2035年中国建成文化强国努力,我们不能掉队,要奋力赶超,为电影事业做出内蒙古应有的贡献。”
内蒙古自治区正在起草支持电影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,竭力把电影事业真正作为内蒙古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,自上而下,构建体系,基于电影事业市场化程度高的特点, 竭力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,让内蒙古电影和电影企业达到双赢。
放眼未来,乌恩奇总结道,“内蒙古的电影产业要走的线路,是瞄准经典,瞄准精品,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要精深,艺术要精湛,制作要精良,推出达到‘三精’的作品。除此之外,作品还要有属于内蒙古的特色,助力内蒙古电影不断前进。”